新闻中心

最大限度的保护您的合法权益

保险领域广受认可的律师团队,为什么是他们?

2018-11-28/ 媒体报道/ 智合 吴剑霞

1862年,一名美国商人在波士顿成立了一家金融公司,这就是后来成为美国大型保险公司之一的恒康互助人寿保险公司。130年后的1992年,国务院开始批准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境内设立分公司,恒康是继美国友邦保险公司之后第二家取得中国牌照的美资保险机构。

协助其申请中国牌照的律师,正是后来成为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的蓝岚律师。

美国保险法专家John F. Dobbyn曾经用这样一句话评价保险法——“保险法领域自成体系,它如合同法中的一块飞地(enclave),如果仅仅按照字面意思去理解保险合同,则此领域遍布陷阱(full of hidden traps)。”

由此可见保险法领域的博大及独特,如果浅尝辄止则难以窥其堂奥。但是,金诚同达则连续多年在保险领域获得权威评级机构的专业认可,主要包括:

2018年

Chambers Asia-Pacific Guide:“保险领域”获评“中国领先律师事务所”

China Law & Practice:“保险领域”获“年度最佳中国律师事务所大奖”

China Business Law Journal:“保险与再保险领域”获评“年度最佳中国律师事务所大奖”

2017年

Chambers Asia-Pacific Guide:“保险领域”获评“中国领先律师事务所”

China Law & Practice:“保险领域”获“年度最佳中国律师事务所大奖”

China Business Law Journal:“保险与再保险领域”获评“2016商法卓越律所大奖”

2016年

Asialaw Profiles:“保险领域”获行业重点推荐

Chambers Asia-Pacific Guide:“保险领域”获评“中国领先律师事务所”

China Law & Practice:“保险领域”获“年度最佳中国律师事务所大奖”

沉浮二十载,一个始于1998年的团队

“在美国这样历史短短两百年的国家,也有许多上百年历史的保险公司,足以见得保险行业是一个源远流长的行业。商业活动越频繁,潜在风险越大,主体之间相互承担的责任越重,对保险的需求也越大。”金诚同达前高级合伙人蓝岚(目前任该所高级顾问)如是总结保险行业的本质特点。

中国的保险公司不见得比不上西方国家动辄百年历史的保险公司。事实上,中国第一家民族保险公司可以追溯到1875年李鸿章创办的保险招商局,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也早在新中国成立当月就设立了。

然而,蓝岚无奈表示,四十年前的中国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保险公司。1952-1992年,外资保险公司全部撤出中国市场,四十年间中国保险行业难见起色。1958-1978年,国家承担企业意外损失、个人生老病死,二十年间保险人才流失殆尽。直到1979年,国务院明确提出要开展保险业务,国内保险业才开始逐步复兴。

1949年9月为筹备成立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而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代表合影

正是因为这些跌宕起伏,我们探讨保险律师对于中国保险行业发展的助力才更有意义。

1994年,刚刚拿到哈佛大学法学博士(J.D.)学位的蓝岚加入了美国世达律师事务所。在这家美资所,她第一次接触到发展了上百年的美国保险公司,并逐渐了解保险这个行业。四年后,蓝岚出任恒康互助人寿保险公司驻华总代表,负责管理北京、天津和广州等5家代表处。

这些经历使得蓝岚对国内外保险行业的认知更为透彻,为她后来主导建立金诚同达保险业务团队埋下伏笔。

2007年,还在中国政法大学就读的师晓燕就已经在金诚同达保险业务团队实习。从实习生到合伙人到高级合伙人,师晓燕专注于外商投资业务领域,尤其是保险行业的并购与重组领域、公司设立与合规,逐渐担负起保险业务团队深耕与发展。

1996年,余华良在一家央企外贸公司任职,对接人保公司及刚刚成立不久的中国进出口银行,为进出口业务及海外工程项目办理保险,见识过中国保险业稚嫩的模样。1998年加入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开始律师工作。后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取得法学博士(J.D.)学位,又在纽约、香港执业多年,对于中外法律服务市场有很深的了解。

四年前,同时拥有中国、美国纽约州及香港律师资格的余华良回归金诚同达。从事法律业务近二十年,余华良在兼并收购、一般公司事务及资本市场等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此时,金诚同达的保险业务团队已经独当一面。

如今,师晓燕、余华良、蓝岚一起构成了金诚同达保险业务的核心团队,另有栾畅、刘若等数名资深及年轻律师,团队规模适中,资历结构合理,这是团队底盘稳定且充满创新力的基础。

从协助保监会收集世界保险市场上的先进经验,到参与保监会的立法过程,金诚同达的保险业务团队一经建立,就紧跟市场发展步调,为客户设计完成多宗开创保险行业先例的交易。

精准找定位,从市场准入到兼并收购

从只有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家“独大”到上百家中外保险公司的百舸争流,从保险资金只能用于银行存款到可以投资国内外资本市场,很难用固定标准划分中国保险市场的发展阶段。不过,我们可以从金诚同达保险业务团队的服务内容变更窥得一二。

21世纪初,随着中国加入WTO,保险市场各个领域进一步向外资开放。这一时期,金诚同达的保险业务主要围绕外资企业的中国市场准入和许可进行。

“如果是财产险公司,就设立独资公司;如果是寿险公司,就设立合资公司。这些项目听起来似乎简单,但是其实每一个客户都有它自己特殊的地方。”

作为英国最大的保险组织,劳合社(Lloyd’s)并不是一个法人实体,而是社会团体。这种模式在英国可行,但若要让国外一家非法人实体在中国成立一家法人实体,同时沿用国外非法人实体的业务模式,可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然而,劳合社的中国境内再保险公司成功在上海落户。这是劳合社在全球开设的首个分公司,帮助劳合社在上海设立其全资再保险公司,并为其后续业务发展提供法律咨询的,正是金诚同达。

“当时进行了很多探讨,其中涉及很多对市场监管与法律问题的研究。后来我们又帮助其将再保险牌照变更为直接保险公司牌照。过程很难,但结果很好。”

后来,随着这些外资企业纷纷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公司的资本来源逐渐发生变化,其需求自然而然就转向公司发展战略的规划、内部架构的调整与新合作伙伴的寻求。这些需求很多时候会通过兼并收购来实现。

如何避免和降低交易的不确定性?这是每一个中外投资者的困惑。

“在保险业兼并收购中,交易架构设计尤其是股权结构设计始终都是难点。你的现有股东是谁,你的潜在买家或卖家是谁,资质如何,各自持股多少?设计出一个相对容易获得监管批准的架构,需要对诸多问题细细深究。”

作为老牌的科技企业,同方股份有限公司是非保险类公司,但是其要接替中海石油公司的投资,拿下海康人寿保险公司50%的股权,并与荷兰全球人寿保险集团共同经营。如何协助非保险类公司购得保险类公司的股权,促成与外资保险机构的谈判合资事宜?

“这里面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第一方面会涉及保险并购的一些规定,第二方面因为中海油是一家国企,涉及到国企挂牌上市的问题,第三方面又涉及到和外方谈判投资的问题。”

早已在寿险与非寿险、直接保险与再保险、传统与创新承保及分销业务中摸爬滚打多年的金诚同达,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已经可以从容布局,制定出最有利于实现客户商业目标的解决方案。

强监管时代,聚力新业务模式

如果说2004年取消外资保险经营地域限制,2005年取消法定分保,2006年允许外资保险经纪独资这三件事承载着保险业的众多标志意义,那么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则直接影响了保险业的未来走向。

这次改革方案于2018年3月17日被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后,位于北京金融街的鑫茂大厦南北楼统一挂上了一个新牌子——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20岁的中国保监会和15岁的中国银监会正式告别历史舞台,央行负责审慎监管、银保会负责行为监管成为大方向。

与制造业等其他行业相比,金融行业是一个被严格监管的行业,除了受基本法的限制,还要遵循金融监管机构作出的诸多规定,监管的依法、合规及效率影响着金融行业的发展。对于新监管机构主导下的未来监管环境,业内人士普遍预期监管趋严,不过,这并不见得是坏事。

师晓燕认为,“无论是设计交易架构还是创新业务模式,我们都是在合法合规的范围内去做。如果监管规则的一些模糊地带能被做一些澄清,应该是更利于行业的发展。”

银行业在金融业内的地位一直以来是最高的,保险业与之受同一机构监管,意味着保险的地位也可能得到提高,银行业成熟的监管体系也有助于保险业实现更加合规的发展。

“在律师进入的时间节点上,保险行业要早于其他行业。”余华良一句话精炼总结了保险并购交易业务的特点。相对于监管力度较弱的行业,律师通常会在较晚的阶段介入,承担协议起草的职责;但是在保险行业,在投资者寻找合作伙伴的过程中,律师就得深入参与,衡量潜在投资者的资质并且做出相应判断。

与此同时,新型的保险业务模式也开始崭露头角,互联网保险以“国内金融科技的第一股”众安保险上市为典型案例,保险科技更用数据说话:2012年至2017年底,保险科技行业私募股权交易总金额已超过113亿元,国内保险科技创业公司达200余家。

相较于传统的保险业,互联网保险成本更低,投保、核保流程更便捷,效率更高,且呈现场景销售的特点。然而,互联网保险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在现行的法律法规框架下鼓励业务创新并使之走得更远。科技在保险业的渗透度还不够高,科技公司进军保险领域还有更大的想象空间。不过,科技公司进军保险领域面临的瓶颈是,缺乏对保险行业的深刻了解。

而保险律师,则是站在风口的人。能否起飞,既看风力,也看自身实力。

“有的东西不是说看过白纸黑字就可以判定一定行或者一定不行,那些都是比较简单的。很多时候,问题都出在一些相对模糊的事情上面,怎么跟客户去协调,怎么选择合作伙伴,准确判断都需要花费很大的时间精力,也需要依靠很多的经验和对该行业的深入理解。”

这正是金诚同达所擅长的。

结  语

如今中国的保险业发展如火如荼,目前总资产规模已经超过16万亿元人民币,是世界第二大保险市场,保险种类也日益丰富,新生的互联网保险、保险科技也生机勃勃。如何把握机遇?

“首先,我们要对中国法律法规,尤其是金融监管的法律法规有深入的了解,无论市场怎么变,既要看到表面,更要通晓实质。其次,随着业务模式与科技的发展,我们要去跟踪和研究这个市场,对于当前行业动态有一定的掌握。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客户的商业意图。”

结合对于法律法规及政策的了解,设计出既能尽量满足客户商业意图,同时又合规的业务模式——这是金诚同达一以贯之的服务原则。

中国保险行业这一路走来,并不容易。这个领域没有一蹴而就的爆发,只有慢火细炖的深耕。也正因为此,我们更需要优秀的保险业务团队,为保险公司与保险行业发展不断助力。


阅读原文

手机扫一扫
分享这则新闻